既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打败敌人,但蒋介石又高举“抗战到底”的旗号,岂非自相矛盾?蒋介石自有他的如意算盘。台湾史书一致认为,“中国对日抗战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乃是由于中国实施持久战略的成功”。
早在抗战之前,国民党一些有识之士已看到中日战争无法避免,主张中国在日后对日作战应实施持久战。军事战略理论家蒋百里向国民党政府多次建议,以拖的战略拖垮日本。李宗仁于1936年4月在广州对记者发表谈话,提出“焦土抗战”的主张,在抗战期间被广泛引用,成为雄浑悲壮的口号。按李宗仁的解释,所谓“焦土抗战”即是“利用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1935年春夏,蒋介石也曾构想过对日“至和平绝望时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1938年8月8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提出“今次抗战,利于持久”。8月20日,国民党军委颁发战争指导计划,指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之基本主旨”。
对于持久抗战的内涵和基础,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们决心抗战,且有最后胜利自信,是由于下面三个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