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一颗果树汲取营养用在什么地方,在它的成长中是有所不同的,大至可分三个阶段。先是枝繁叶韵外拾遗156/157JINGRENSHICHAO茂密不透风,在后是花枝招展涩果初萌,最后是枝疏叶落累结硕果。诗亦如此。
82.诗和相声有一比。转句和抖包袱既同步又同意。
83.没有时代语言的诗就只能是替古人代言。
84.写诗的人无意间会发现,自己的诗和别人甚至和自己雷同,除了江郎才尽外,唯一的可能就是没有在时代语言这块处女地上开拓。所以认为千百来诗已经写烂了,是绝不可能的。
85.长城的伟大之一,是它的主体能随着山峦的走势而高低起伏,而不至于像院墙一样千篇一律。诗亦如此。
86.歌曲中多以中音5起头,这是出于整体考虑的。
如同我们写诗,起句太过强势,承句难以接应,结句更显不知所措。其中跳跃度过大,或者四平八稳都不可取。协调一致力所能及才是根基。
87.在诗中虚词既是过门,是阶梯,又是粘合剂、牛角梳。同时也是打开境界的钥匙。
88.有的诗虽没有明显的虚词,但虚实契合,无形中起着虚词的作用。反之有的诗看似虚词太多,却潜移默化地引领着诗的内核。
89.民国时大学教授中,文不通数、美不知音者甚多,苏式教育中,专多于本、院多于校的现象普遍,但趋于人才的专一和实用。现在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却158往往一事无成。所以我不赞成写诗者必须精于诗论及音论书法等,读无用之书未必无害,面面俱到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