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在每个贫困村开发5个以上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并给予不低于300元/人·月的补贴。
二、引入产业项目的就业扶贫成效
江西赣州一直是江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16年年底,赣州市还有43.14万贫困人口。为了扶贫攻坚,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产业。赣州市下瑞金市种植脐橙面积达155万亩,年产量108万吨,产业总产值110亿元;帮25万种植户、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不仅如此,瑞金还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长短结合、种养互补、三产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鸭蛋、白莲等特色产业,为许多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2]
山东省为省内贫困县打造了2720个“就业扶贫车间”,同时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外出就业困难以及当地中小企业招工困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9万人。安徽省对贫困地区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对培训期间的贫困居民给予生活补贴,为生活不便利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家庭手工业”的就业服务,并号召爱心企业提供贫困资助,帮助政府吸纳贫困劳动人员。湖北省对贫困地区创业人员给予最低一万元的创业补贴。总之,我国的就业扶贫政策主要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扶贫目标多为以制造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就业岗位,方式以政府的支出和转移支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