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人办报活动的扩展
传教士等来华外国人所设立的第二种文化输入机构是报刊机构。来华外国人的开办报刊活动大约始于1815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42年时,约创办了17种。鸦片战争之后,他们的办报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的1860年,外人所办报刊增至32种,到1890年又增至76种。此后发展速度更快,到19世纪末累计约200种。1860-1895年间,虽然不是外人所办报刊增加最快的时期,但它是一个由缓慢发展向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尤其是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外人报刊,几乎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其中富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万国公报》。它的前身是《教会新报》,创办于1868年,初名《中国教会新报》,1872年8月第201卷起改称《教会新报》(周刊),由基督教美国南方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任主编。该报起先以传播宗教信息为主要内容,读者也以传教士和信教华人为主,后来有关科技知识和世俗文化的内容逐渐增多,读者群也有所扩大。从1874年9月第301期起,更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7月后停刊6年,1889年2月复刊,并改成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它改变了以往《教会新报》时期的办报宗旨,以“登中西互有裨益之事”为首项内容,政治性和文化性明显加强,大力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政治变革史,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力图影响中国的政治变革。此外,它还设立奖金,以改良币制、建筑铁路、扩充邮政、敦睦外交、禁止鸦片等项目为题,开展历时多年的征文,促进了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外交、社会改良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当然,它也刊载过不少为列强侵华作辩护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