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回忆了很多故人,有亲切的师长,有患难时的挚友,也有帮助过自己的家中保姆顺姐和车夫老王。她说,她对顺姐和老王不是悲悯,而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是她的朋友,她珍惜他们之间的友谊。杨绛在下乡改造和下放干校时,认识了很多辛勤劳作的朴实的人,她跟他们相处得很好,从不会因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而有优越感。
还有《丙午丁未年纪事》,记录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干校以外的被贴大字报和上台受批斗的经历。杨绛自称,这只是一个“陪斗者”的经历,仅仅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小小侧面。文中所记述的场面,现在看来,仍然会让人觉得悲痛而荒谬。
在这些作品中,她较为满意的是《洗澡》。她也总结写文章的心得:“偶尔心有所感,渐渐酝酿,渐渐成熟,然后就写出来了。”
写散文集《将饮茶》的序文《孟婆茶》时,她已经在思考人生和死亡的意义。喝下孟婆茶,就代表着死亡已经到来,要忘记所有前尘往事。那时的杨绛已处在人生的暮年,也感觉到了老病的残酷。把散文集定名为《将饮茶》,体现了一个老人在死亡到来前,对人生的种种回忆与思考。
钱瑗作为父母最忠实的读者,评价道:“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这很贴切地概括了杨绛和钱锺书散文创作的风格。杨绛很少讲道理,只是平静地记述往事;而钱锺书的散文擅长用精妙的比喻和议论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