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创造主,正义之主?
谁斡大钧,日星异路?
谁藉畴力,致月盈亏?
呜呼智人,我愿知之!
谁分大地,下丽于天,以免其倾?
水与植物,谁孳生之?
谁役风云,周道是遵?
呜呼智人,谁更启我善心?
《圣经·旧约》约伯传也有这样的文体:
是谁定下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
他的根基安置何处?地的路标是谁安放的?
……光明从何而至?黑暗原来位于何所?
比较一下这几种“天问文学”,《圣经》和《火教经》设问的主旨更接近《韦陀经》本义,《天问》则确乎有一些怀疑的倾向,更像是史前灵知信仰面临崩溃的绝唱。屈原的时代,礼崩乐坏,巫文化业已衰落,理性、人文的精神开始占据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屈原以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却受尽委屈而无处申诉,所以他终于忍不住要发问,把心中的一切郁闷疑虑,通过叩问苍天宣泄而出。“天命反侧,何佑何罚?”“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曾经被上帝/皇天选中(受命)的人为何没有好的结果?屈原困惑了,愤怒了。这样的疑问和反思,可以说与“奥斯威辛之后的世界是否有上帝的位置”之类的问题具有相同的语境。还是太史公说得最透彻:“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