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赞公房[1]
杖锡何来此[2],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3],虚空不离禅[4]。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5]。
[注释]
[1]此诗当是乾元二年(759)晚秋在秦州作。赞公,题下原注:“赞,京师大云寺主,谪此安置。”杜甫另有《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等诗。
[2]杖锡:执锡杖。禅家以锡为杖。又名智杖、德杖。又称游方僧为飞锡,安住僧为挂锡。
[3]放逐:仇注引赵访语曰:“杜公与房琯为布衣交。及房琯罢相,公上疏争之,亦几获罪,由此龃龉流落。赞亦房相之客,时被谪秦州,公故与之款曲如此。”句言放逐僻地并不违背赞公求法悟空之本性。
[4]离:仇注:“去声。”读仄声方合于格律。
[5]“陇月”句:用释家“月印万川,处处皆圆”之意。
[点评]
由迁谪起笔,以“陇月”“圆”之,虽赞公处菊荒莲倒,满目萧然,然亦不违释家本性也。“荒”字、“倒”字,瘦硬生新,已开宋诗先声。全诗劲健圆转,蕴含禅机,有“虚空”而耐人玩味处。
水会渡[1]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十二月由同谷入蜀途中。水会渡,据《方舆胜览》载“属剑州”,是嘉陵江上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