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上海,小资的精神让人敬佩。一个原来在成都工作的小师妹,以前到我家耍,给我提的是她家过剩的白酒;后来调到上海,再回成都时,送给我的竟然是一大捧向日葵花。问之,回答,阿拉上海人都这样啊。才几天就“阿拉上海人”了。但这种自以为是的“上海人”的感觉,还是被当地土著排斥在外。
对于上海,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民间说法:在上海人眼里,只有阿拉上海人是城里人,外地人都是乡下人。这让我感觉到,如果在上海吃饭,握勺时不将小拇指弯成月牙儿状,那肯定是要被这些上海城里人耻笑的,这就和见不得别人家的米汤起皮是一样的感觉。
大城市的“大”在于可能性大,小城市的“小”在于可能性小。小城市十分钟见到的人和可以办的事,可能只有十分钟的价值。但大城市的“大”虽然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让人感觉到没边没沿,可能性往往转化为不确定性,能够确定和肯定的就是你绝对是一个“忙人”,或者在这个大城市里彻底地迷失了自己。
还是成都好耍。我是外地人,竟然在成都混得人模狗样。只要出差几天,那帮“兄弟伙”就能把电话打爆,不是喊吃火锅就是喊斗地主,要么就是去茶馆喝茶,整个一副腐败相,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还真他×的离不开你。但在北京和上海,往往是朋友们一年半载聚一次会,一聚会不是抱怨老板恶毒,就是抱怨交通太堵、房租老涨价,完全没有了生活的情调。所以,我到这两个地方出差时,几乎不再打扰当地朋友,人家来回坐车动辄三四个小时,就为陪你吃个饭,咱折腾不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