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三四十年代获得重大发展,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广泛传播,经过“文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性考验后,八九十年代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思潮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在同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史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本质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以追求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为史学发展的目标,在中国史学发展中占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代表着、反映着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当然,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在发展中,也留下了严重的教训:一旦把理论当作教条并以其去剪裁历史,那就不仅曲解了历史、损害了史学,而且也使理论失去了指导的作用和科学的价值。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记取这一严重的教训。
——新历史考据学派思潮,以重视治史方法、进化史观和新史料的发现相结合为基本特征,滥觞于20世纪初,在20年代至40年代获得丰硕成果。1945年,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引论中,概括了这一史学思潮的特征:
后期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过去的乾嘉汉学,诚然已具有科学精神,但是终不免为经学观念所范围,同时其方法还嫌传统,不能算是严格的科学方法。要到“五四”运动以后,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才真正输入,于是中国才有科学的史学可言。……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这整个改变了国人对于历史的观念。……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在近百年中,新史料发现很多,一方面可以补充过去史籍的不备,一方面却又决定了后期史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