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指出,庄子对于金钱和名利的冷漠、对权贵的讥讽、对官场的鄙薄并最终选择终身不仕,这一切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庄子生活的母邦是宋国,其国君宋康王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暴君,他生性凶残,乱杀无辜。[8] 庄子在其暴政的阴影下生活了52年,正因为如此,庄子看透了当时官场的昏聩,不愿为名利所累,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能由此断言庄子消极厌世、逃避生活,虽然他的眼是冷的,但心肠是热的,正所谓“其见道精,其愤世甚”。[9] 他质疑世俗的人生标准,却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有着严肃的思考,《庄子》一书便是证明。
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乐观豁达。《至乐》篇中记载庄子妻子去世,庄子竟“鼓盆而歌”,前来吊唁的惠子看了十分不解,便问庄子:“你与你妻子共同生活多年,她为你生儿育女,现在人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怎么还唱歌?”庄子回答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可是想到她生于自然,死又归于自然,这样的生死变化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一样。她已经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了,我们若还哭哭啼啼,是不通晓生命的真谛,所以我才不哭。”他自己将死时,弟子准备厚葬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星辰为陪葬的珠宝,什么陪葬品都具备了。”弟子担心他被老鹰啄食,他却说:“葬于地上被老鹰吃,葬于地下被蝼蚁吃,何必厚此薄彼呢?”当然,这两则故事可能是庄子后学为美化他而杜撰的,但庄子坦然面对生死,顺从自然规律的精神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