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的国子学和太学办得并不是十分景气。西晋惠帝元康年间曾一度两学兴盛,潘岳作《闲居赋》曾描述:“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8]然好景不长,西晋末至东晋初年,由于政局混乱,战乱此起彼伏,两学一直处于时兴时废状态。淝水之战东晋取胜之后,虽然东南偏安于一时,孝武再兴两学,仍然是起色不大,两学的规模远远不如曹魏及西晋初年,太学与国子学在校学生不过百十余人。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仅是由于战争频仍,最主要的还是由于自曹魏开始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长期执行,导致士族子弟可以不进学校而专依门第越级升迁。一般士人入学只为避役并不指望通过学校考试就能入仕高官。特别是当时意识形态领域风行老庄,虽然两晋中央官学授课内容已兼有玄学和佛学,但仍是以儒家经学为主,引不起青年学子的兴趣,由此入学人数锐减,这也是导致两学日益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关影视:印度电影孩子智力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