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杜内阁授张宗昌为义威上将、陆军上将。
国民军败后,吴、奉、鲁各家关系立时又变得扑朔迷离,真真假假。张不断向吴递秋波,但也不愿得罪奉,奉、吴关系却顿显紧张,但也不去撕破面皮。
早在7月11日,北伐军攻克长沙,之后又克岳州,吴军大败。吴之溃败,使奉张和张宗昌不得不研究军事发展。9月上旬时张作霖在奉天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吴俊升主张闭关自守。张宗昌却认为应趁此机以援吴为名占据直隶、河南地盘,张作霖采纳了张宗昌之建议,遂以张为援吴军总司令,褚玉璞为前敌总指挥,张学良为预备军总司令。
9月13日,张宗昌返回济南。国民党人丁惟汾游说杨度,要杨策反张宗昌附南。时杨度已充当了张宗昌督署的参军。
杨度,字皙子,别号虎公,号虎头陀、虎禅师。湖南湘潭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生。早年肄业于衡山东洲书院。1894年甲午科举人。1902年赴日本,入东京速成师范学校。课余主编《游学译编月刊》,11月返回,翌年以四川总督锡良荐试经济特科,初试名列第一名。后被指为康有为、梁启超余孽,遭拿办,逃匿上海,重渡日本。1905年任留日中国学生总会干事长,10月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途经日本,随员熊希龄特委译述各国宪法及政制。1907年归国,翌年以候补四品京堂在宪政编查馆行走。1911年9月任清廷内阁统计局局长。10月任学部大臣,旋奉旨开缺,与汪兆铭组国事共济会,未几宣布解散。南北议和时,任参赞,随唐绍仪与民军议和于上海。袁世凯闹帝制时,杨承袁之意发起组织筹安会(同年10月改组为宪政协进会),鼓吹帝制,自任理事长。与孙毓筠、胡瑛、李燮和、刘师培、严复并称洪宪六君子。袁贼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月下令缉拿帝制祸首杨度8人,杨逃居于青岛。1918年缉令撤消。杨此后即于京、沪间居住,其思想日趋进步。丁惟汾知张宗昌见重量于杨度(张呼杨为“张子房”),便游说杨劝张附南。杨度也想在军阀中挑拨离间,遂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