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开始,国难日深,青年学生目击时艰,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不断从事“抗日救亡”以及“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运动。胡适对此搬出他从外国个人主义者学来的法宝,喋喋不休地告诫青年,要先“救出自己”、“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所以不宜参加群众运动。1935年北京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胡适连忙发表致北平大学同学书:“若长此荒废学业,今日生一枝节,明日造一惨案。不但于报国救国毫无裨益,简直是青年人自放弃其本身责任,自破坏国家将来之干城了!”(《胡适往来书信选》中,页292-3)这样的论调显然是作为国民党政府策士的胡适妄施釜底抽薪之计。心劳日拙,当然不能得逞。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陶行知时在上海,完全拥护这个宣言关于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也积极支持“一二·九”爱国运动。他向人表示,迎接南下的学生代表,以便建立一个南北统一的抗日大联合。他还纠合同志组织国难教育社,推行国难教育,其目的在于推进大众文化,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与主权之完整。在国难期间,陶氏教子:“要把自己青春的火药,对准日本帝国主义轰炸,不要在盘子内浪费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页65)这个期间,胡适又如何教子呢?他对儿子说:“养成做工的习惯是第一要事。没有‘丙’等分数的人可以做学问的,也没有‘丙’等分数的人可以做事有大成功的。”(《胡适的日记》下,页535)胡适所注意的是“救出自己”,“出人头地”,陶行知所注意的是为着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斗争。两种人生观,两种教育观点。
相关影视:冲出迷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