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将美国滥发货币导致世界大宗商品物价上涨作为解释本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理由,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学者强调美国因素所导致输入型通胀是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但这种观点完全不能解释,美国的货币政策何以没有在其国内造成通胀反而在中国造成了通胀。
众所周知,货币对内贬值摧毁国家信用和市场秩序,对外贬值则摧毁跨境经济往来的利益承诺,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已经成为各国以邻为壑的重要政策工具,一些学者甚至将这种政策工具的使用冠之以“货币战争”。货币竞争是市场选择,而“货币战争”则是政治博弈。有了货币竞争,就不会有货币战争。
欧元区的实践告诉我们,“货币的非国家化”并非天方夜谭,二十年前它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幻想的乌托邦,二十年后或许还真是我们告别通货膨胀的可能出路。
如何衡量不同国家的钱
自1997年亚洲各国货币大幅贬值以来,各个国家的货币主管当局陆续出台新的货币政策,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稳定本国货币价值,减缓危机的不利冲击。
众所周知,稳定货币价值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应公正衡量一国的货币价值。那么如何公正衡量一国的货币价值,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业内一致公认的方法是通过计算购买力平价和实质有效汇率来公正衡量一国的货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