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节奏。具体体现在套路演练中的对立统一变化规律。
谈武术的神韵美,必然涉及武术的艺术化与艺术性现象。随着武术功能的相对转换,武术的艺术化倾向也在加剧,所以有人感叹:“现代的武术姓‘舞’不姓‘武’!”若从武术发展历史看,不同时期的“武舞”,是含有相对的艺术化因素的,其中追求美感、助兴、娱乐、玩味等都属于这个范畴。但自春秋战国以后,武术更多的是它的战争实用性,到了宋朝以后出现了“花法”等套子,可谓是“中看不中用”,“左右周旋,满地开花”的形式,并受到明朝将领的严厉批评。戚继光在上呈皇帝“论蓟门练兵”的奏折中说:“教练之法,自有正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何良臣也在《阵纪》中指出:“如花刀花枪,套棍滚杈之类,诚无济于实用,虽为美看,抑何益于技哉?是以军中切忌者,在套子武艺。”“虚花武艺,一些用不得在阵头上”。然而,也正是这些花法,填补了武术实用价值的艺术化缺憾。由于现代武术实行“打练分离”的发展模式,套路追求“高、新、难、美”的目标,其艺术化倾向自然相伴而来。难怪有人感慨:“西方有把艺术技术化的倾向,中国则有把技术艺术化的倾向”。套路发展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