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魏相之后,张仪一面向魏国兜售连横之策,一面鼓动韩国加入连横。但这一套离间六国的伎俩,却将本来在合纵以外的齐和楚逼入合纵一方,关东诸国开始一致支持公孙衍的合纵计策。而魏国先用张仪担任相国,又在公元前319年再行合纵之策,将张仪驱逐。这一次合纵楚、燕、韩、赵、魏都有参加,公推楚怀王为纵长。
张仪担任魏相,却因为行事操切,而导致原本正打得热闹的关东诸国被迫暂时放下矛盾,一致对秦,使得秦国此前的战略计划被彻底打乱。
虽然六国合纵成功,但因为楚国作壁上观,燕国国力太弱,结果三晋部队在函谷关被秦军打败,第二年,三晋再败于今属河南的脩鱼,秦军斩首8.2万。第一次合纵攻秦彻底失败。
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反映了合纵计策的最大问题,首先在于六国军队大多战斗力较弱,无法在野战中正面抗秦。其次各国统治者大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小利,不可能将全部力量集中用于抗秦。而其后的3次合纵攻秦,也证明六国不可能真正联合抗秦。
应该说,当秦国牢牢掌握河西之地和函谷关天险时,它已经在外交大战略上基于不败之地。通过结盟将对手拖入多线作战,一方面削弱了敌人和盟友,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本土的安全。
分化瓦解齐楚联盟
但是,从这一阶段的秦国与六国的力量对比来看,秦虽然据有地利,但国力尚不足以席卷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