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衡政治,朱元璋选择树立刘伯温作为对抗淮西集团的旗手,还亲自鼓吹他的神机妙算。刘伯温是前朝进士出身,比朱元璋大了一辈,在朱元璋集团里几乎算最有文化的。刘伯温担任的太史令一职,一方面负责典章制度,另一方面负责观察和解说天象,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有“代言天意”的权力,有一定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期待,大约类似于前秦的王猛、北魏的崔浩:酷吏加能吏,以充满智慧的权谋家姿态,为皇帝加强集权的目标效力,包括揽得罪人的脏活。在古代王朝政治下,依靠亲族、老乡在马上打天下之后,君主任用有手段、有权谋但不可能威胁皇权的朝臣来削弱皇族和功臣是很常见的。
扮演这样的角色,当然是难度系数极高、风险也极大的活儿。一方面,他们干的事儿本身就是得罪勋贵集团的。这个活儿干好了叫宰辅之材,干不好就是“佞幸”,然后被彻底打倒。另一方面,皇帝很可能随时让他们背锅,或者觉得他们权力太大了而卸磨杀驴。王猛死得早保住了名誉,崔浩在辅助北魏前三代君主创业和建立制度后,连同姻亲族人一起被杀光。
洪武元年,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官员。李善长的一位心腹李彬因为比较严重的贪污被捕,按律当斩。李善长找刘伯温多番求情,还提出当时天下大旱正在求雨,期间不适宜执行死刑。刘伯温很明白朱元璋任命自己背后的意图,拒绝了李善长说情,将李彬处斩。但随后的事情便让刘伯温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