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随着工具理性的甚嚣尘上,随着拜金主义的到处流行,社会弊端丛生,人性失落,人的价值失落,成为严重的问题。作为一种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关怀的学说,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他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人道主义思潮,为批判社会的弊病,提出了人性的复归的思想,充分肯定人的潜能是可以而且应该实现的。在现代心理学不同流派的斗争中,他们自称是“第三种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既不同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专注于人的“病态”“黑暗”和“弱点”方面的研究,又反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的“刺激-反应”的公式,把人降格为“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力图与上述两种心理学划清界限,并以新的理论假设来取代那种忽视人和人性的研究倾向。马斯洛在他的一部重要著作中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九点理论假设,几乎每一点都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其中第4点说:
这种内部本性,就我们迄今对它的了解来说,看来并不是内在、原初、必然邪恶的。基本的需要(对于生存、安全和有保障、有归属和感情、尊重和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人类情绪,基本的人类智能,从它们表面看,或者是中性的、前道德的,或者纯粹是“好的”。破坏性、虐待狂、残酷、恶毒等等,迄今看来并非是内在的,……人的本性远远不是像它被设想的那样坏。实际上可以说,人的本性的可能性一般都被低估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