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城市的特征从“消费城市”(照松巴特的看法,参见《奢侈与资本主义》,一切古代大城市共有这一特征)过渡到“生产城市”的过程是长期的,最根本的因素;在这一过渡中,舒适价值转为替有用价值效力的过程便告实际完成。
[13] 赢利欲原本受与身份等级相应的生计观引导;如果自动增长的“业务”趋势令人满意,这种获利欲就过渡到另一种赢利欲——一种本身漫无边际、毫无目的的获利欲,它最终只不过要使“生计”得到剩余的所获财富。这一过渡即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形成,它只是重构主导性的伦理的一个局部过程。参见拙文《资产者》。
[14] 参见拙著《战争天才与德意志战争》,第二版,1918。
[15] 与之完全相似,支配着现代国际法的公正观可能使法庭仲裁书的公义变得同各参与国的价值无关。
[16] 松巴特:《资产者》139页,1913。
[17] 但需指出,我们的“青年”正重新赢回这一观念。在这里,我看到逐步克服现代市民观念的一个确切的特征。
[18] 请见前注。
[19] 参见H.S.Jennings:《论低等动物的灵魂生活》,莱比锡,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