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尚处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更多地重现现实生活的兴趣,对美的衡量标准往往深受现实的事物以及与意志、欲望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观念即真与善的制约,事物的现实性和道德观念(真与善)对美起着主导作用,美居于从属的地位。古希腊艺术常被称为摹仿性艺术,摹仿性艺术的特点就是摹仿现实事物。绝对的、单纯的摹仿必然缺乏创造性,缺乏超越现实的特性,所以即使是古希腊的摹仿说的思想家也“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为艺术家的创造性留出余地”[7]。公元3世纪的思想家普罗提诺从艺术分享神性的观点出发,不仅一般地认为艺术不是简单摹仿有形的现实事物,而且强调艺术创造了比现实事物更多的东西,这就突破了摹仿说,把艺术看得比现实事物更具有真实性。中世纪一般还是把美与善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过阿奎那更强调美与善的区别,他甚至主张“美在善之外和善之上”[8]。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崇尚艺术品,艺术是人造的,不及上帝所造的自然事物之美那样更能显示真。从古代经中世纪到近代,真正把美提到首要地位并作出专门系统的美学研究的哲学家是康德。康德的美学从总的意图上看是极力强调美之不同于真和不同于善的独特处,从而凸显出专门的美学领域。当然,康德也并没有摆脱古希腊的以善主导着美的思想痕迹。席勒认为,视艺术形象高于现实兴趣的观念乃是文明人的标志,一个完全的人、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审美的人”。席勒的这一论断最能代表西方近代意识之重视审美兴趣的特点。谢林的先验哲学的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审美直观”,美比真高。黑格尔把道德放在“客观精神”即有限的精神领域,把艺术、宗教、哲学一并放在无限的精神领域,这是他把艺术美置于道德上的善之首和视审美兴趣高于现实生活兴趣的思想表现,不过他把美转化成了理性上的真理的变形,黑格尔的概念式的和散文式的意识抑制了美的意识。无论如何,视超越现实的审美兴趣高于现实兴趣,乃是近代思想的主要趋势,也是近代不同于古代的一个特点。但近代美学史上的各种派别大多以感性显现理性为美,美虽然较多地摆脱了善的束缚,但仍受真的制约。在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家那里,特别是在以海德格尔、德里达为代表的艺术理论家那里,美则明确地居于比真更高的地位。在他们心目中,正是审美意识才能使我们达到一事物之真。海德格尔断言,真正的艺术品乃是真理发生的场所。西方现当代哲学在提高超越现实的审美意识的地位方面,比起近代哲学来无疑又跨越了时代性的一步。从古至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史显然是一个越来越超越现实、越来越提高审美兴趣的地位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的创造性和文化教养愈益提高的过程。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们,特别是文化教养程度较高的人们,一方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兴趣(包括现代科技生活的兴趣);一方面又有更强烈、更深层的审美追求,我想这种现象可以从上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得到说明。
相关影视:理想国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