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说,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所追寻的目标。这样一种本体论所探求的并不是“对象、现实、感性”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即不是探求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探求“对象、现实、感性”的存在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即它们存在的意义。意义来自人的生存实践,是“对人而言”的。换言之,“对象、现实、感性”是与人的生存实践连接在一起的,本体论与人的生存实践密切相关。所以,马克思认为,对“对象、现实、感性”,不能只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而要同时“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样,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就开辟出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三 实践本体论与否定性的辩证法
在实践活动中,人以否定的方式实现自身与世界的统一,从而形成人类历史运动中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换言之,实践本体论与“否定性的辩证法”具有内在的关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27]。在规定人的本质时,黑格尔引入了劳动以及生成的观点,认为人是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本质的,“人的真正的存在是他的行为”[28]。马克思由此认为,黑格尔“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以及“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29]。正是由于对劳动进行了相当深刻的哲学思考,并用劳动来理解否定,黑格尔提出了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