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也是我国历史上成功地利用季风助航的范例。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亚洲南部、北印度洋包括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盛刮稳定的东北季风,而从五月到九月,北印度洋及我国沿海先后出现西南季风。郑和船队因此将国内起程的时间定在十月至翌年正月,而自印度洋、南洋等地返回的时间定在四月至六月,往来顺风,得以“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37]。实现了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航速,省力而安全地驶完预定航程。
第四节 农学与水利工程
明代我国农业科学及水利工程技术在宋元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诞生了我国古典农业科学史上最完备的一部总结性杰作——《农政全书》以及明代经济作物种类的增多、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水利技术著作的翻译等。
明代出现的农书有130多种,其中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负盛名。
徐光启《农政全书》手稿
徐光启极其重视数学、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农政全书》是其中之一。该书在徐光启生前尚未整理编排完毕,徐光启死后由当时著名学者陈子龙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整理刻印刊行。《农政全书》分为12目,60卷,共60多万字,其中约有50万字采自众家农著,约6万字得自徐光启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新成果,故陈子龙称它是一部“杂采众家,兼出独见”[38]的科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