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9年,道安被前秦军队挟裹到长安,在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在译经过程中,他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所谓五失本,即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胡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失本也。三不易,即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三不易也。这对后世的译经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安在戒、定、慧三个方在造诣颇深,具有深厚的佛家修为,被誉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而垂范后世。
133.法显
法显(约公元337~约422年)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东晋高僧。
3岁时法显就成了小沙弥,20岁受比丘戒。他深感当时佛教典籍的缺乏,于公元399年经西域和中亚抵达天竺(今印度)求法。到达天竺后,法显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他游遍了整个天竺,四处拜访佛教重地,学问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