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典籍英译美学理论的建设
翻译美学理论不应停留在低层次上对原文美的效法,如用词、句式、语序等研究,而应该寻求高层次上对原文美的模仿,如行文的风格、意象、意境等。本研究关于意象英译问题的研究为典籍英译美学问题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参照,有助于提高中国典籍翻译美学理论的层次。
(三)典籍英译实践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道家经典——《庄子》的英译研究,但对其他典籍的英译同样具有启发意义。“意象思维”在许多中国文化典籍的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诗经》、《周易》、《道德经》、《楚辞》等等。以《庄子》的“意象思维”为对象的个案研究对于分析其他中国典籍的创作思维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英译者对“审美意象”的接受方式问题,在其他典籍英译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中西审美差异引发的翻译问题是汉籍外译的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分析典籍英译中的审美、文化语境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典籍翻译效果的影响,可以减少文化交流的障碍,提高文化交际的质量。另外,本文也涉及典籍英译中的注释问题,“天”、“道”等传统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中具有共性的问题,相信会对从事典籍英译的译者和研究者们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