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4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运动及适当的体力活动对骨骼有益。早在1683年,伽利略最先发现运动产生的机械应力与骨量的关系,以及体重与骨骼大小的关系。1892年,一位德国解剖学家认识到作用于骨的机械应力变化影响骨骼力量。长期卧床很快造成人的尿钙(指测定24小时尿液中钙的浓度)丢失、导致体内钙的负平衡和骨丢失;但是当重新运动后,骨形成增加。瘫痪的人如果只有承重而没有肌肉活动(如辅助性站立),则虽然尿钙的丢失并不减少,但骨量降低。也就是说,必须保持一定的肌肉活动,才能促进骨形成,维持一定的骨量。
体育运动,特别是跳跃形式的练习,在提高骨密度峰值和延缓骨密度下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运动可使骨外层密质增厚,而里层的松质骨在结构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肌肉的拉力和压力作用,使骨质更加坚固,可承担更大的负荷。这对提高骨骼的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方面的性能和防止老年性骨折都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多进行跳绳、跳舞等跳跃式运动,这样有助于增强骨密度。